聂士成一生战功赫赫,他参加了无数次大型战争,并取得了成功。在年轻时,他就曾大败法军。当时正值中法战争爆发,年轻的聂士成被派遣到台湾抵御侵略者,此时的聂士成发挥了他出色的统军能力,最终把嚣张的法国侵略者赶出了中国的领土。聂士成还参加过甲午中日战争,虽然清朝军队在甲午海战中惨败,最终被迫割土赔银。但是在战争期间还是有很多将领在小战场上取得了一定的优势。
虽然统治者一心求和,但是聂士成仍然将全部的心力都倾注在了抵御侵略者之上,他在摩天岭同敌军奋战了十天十夜。他渴望用自己的最大努力去扭转战局,守卫着自己背后的臣民。他实现了甲午战争中清军的第一场胜仗和第一次收复失地。直到甲午战争结束,日军都没有突破聂士成守卫的摩天岭。
聂士成是一个天生的将才,他不仅在战场上纵横捭阖,在征战沙场之余,他还为军队探索最为适宜的操练方式,甚至用心良苦地编排了基本训练指导书。聂士成一生都在为大家而舍小家,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这片土地,最终沉眠在战火之下。
1900年庚子之役,聂士成奋力突围至天津八里台桥,手提快刀立于桥上,大呼:“此吾致命之所也,逾此一步非丈夫矣!”重伤7处仍坚守桥旁不退,弹皮击中了聂士成的腹部,导致他的肠子留了出来,这是多么难以忍受的疼痛啊!但是聂士成毫不受影响,坚持指挥战争,最终头部和胸部中弹,倒在了这片他热爱的土地上,也永远地留在了人们的心中。但是聂士成的战死不仅仅是因为敌军力量强大,更因为他是孤身作战。
这个不懂政治的军人,他看不懂政治家们的尔虞我诈,却分得清是非曲直。他不能理解朝廷重用一帮扰民有术、治国无方的义和团,也不能理解各军的明哲保身,更不能理解他孤悬敌后作战的时候,居然没有一支友军来协助他,这一切,可能只能等来世再搞清楚了。因为没有援军相助,聂士成孤军奋战,带领军队死守天津。但是终究因为寡不敌众,惨死在枪林弹雨直下。聂士成阵亡,天津的屏障已失,7月13日,八国联军发动了对天津的总攻。
聂士成是一个真正的军人,他不懂政治,他看不惯义和团,曾经调集义和团对阵西摩尔的八国联军,面对敌人的机枪扫射,义和团不战自溃,聂士成大怒,命令机枪手,谁撤退就用重机枪扫射谁。那一仗,义和团损失惨重,从而聂士成也和义和团结下了梁子,而义和团则经常利用各种机会和聂士成过不去,聂士成很恼火,但又无可奈何。他曾经说过一句话,我们相信这是他当时心境的写照:上不谅于朝廷,下见逼于拳匪,非一死无以自明。
就在八里台大战前,义和团还到聂士成家,把他的老母和女儿绑走;而在大战中,聂士成在前面作战,后面就有义和团打他的黑枪。聂士成战死之后,居然有义和团要将他戮尸,这一次倒是八国联军够仗义,一阵乱枪将义和团打得四散奔逃,这才避免了英雄的遗体不被羞辱。敌军表示了对战死的英雄的最大敬意,他们把聂士成的遗体用红毯包裹起来送了回来。
英雄永远不会被埋没,在死后两年,聂士成被追赠太子少保,著照提督阵亡例赐恤,加恩予谥,谥号忠节。英雄终究得到了他应得的荣誉,朝廷还为他在国史馆立传,号召全国全军向他学习。为了纪念这位民族英雄,百姓自发地在天津和他的家乡建立起祠堂和纪念碑。我们永远都无法忘记这位英雄在战场上的身姿,永远不会忘记他洒在这片土地上的鲜血。
聂士成将军在天津保卫战开始之时,就准备好了自己的棺材,誓与天津共存亡。成长在国家危亡之际的聂将军对外国人很是痛恨,他在临死前留下遗训,凡为聂氏子孙者,均不能出国,更不能为外国人办事。这一家训在如今看来可能有些苛刻,但是聂氏子孙后人承将军遗志,不堕将军威名,聂氏后人中无一人出国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