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排球總會世界排名

國際排球總會世界排名

2019年,FIVB與荷蘭的Hypercube Business Innovation公司合作,設計了新的世界排名方式。此前使用的世界排名模型在世界排球日程表中存在循環問題——只有參加重大排球賽事的國家才能獲得排名積分,而排名積分又決定了各國在重大排球賽事中的參賽權和種子順位。這一不公平的原則難以促進排球運動發展及其商業價值提升。[1]

現行的積分計算方式於2020年2月1日開始實行,並將2019年1月1日之後發生的賽事結果納入計算[2],此積分系統會實時更新以反應最新的比賽結果和表現。新的世界排名會計入以下所有官方賽事:

奧林匹克運動會及其資格賽;

世界排球錦標賽;

國際排總世界盃排球賽;

國際排總世界排球聯賽和挑戰杯;

各大洲排球錦標賽及其資格賽;

各大洲排球聯合會舉辦的其它年度賽事。

各項賽事的排名積分取決於以下兩個主要因素

參賽隊伍的比賽實力;

比賽成績和比賽結果。

排名程序

編輯

這是一個零和系統,在每一場比賽結束後,隊伍的積分都會按照下列公式增加或減少:[3]

S

after

=

S

before

+

K

(

R

E

)

8

{\displaystyle S_{\text{after}}=S_{\text{before}}+{K(R-E) \over 8}}

其中:

S

after

{\displaystyle S_{\text{after}}}

表示隊伍比賽後的世界排名積分;

S

before

{\displaystyle S_{\text{before}}}

表示隊伍比賽前的世界排名積分;

K

{\displaystyle K}

表示比賽的重要性:

各大洲排球聯合會舉辦的其它年度賽事為10.0;

各大洲排球錦標賽資格賽為17.5;

FIVB排球挑戰盃為20.0;

奧林匹克運動會資格賽、世界盃排球賽和各大洲排球錦標賽為35.0;

排球國家聯賽為40.0;

世界排球錦標賽為45.0;

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排球比賽為50.0。

R

{\displaystyle R}

根據比賽的結果及具體比分進行賦值(3-0獲勝為2,3-1獲勝為1.5,3-2獲勝為1,若以對應比分落敗則相應為負);

E

{\displaystyle E}

表示比賽的預期結果(在-2至2之間取值)。如果比賽雙方實力完全旗鼓相當,那麼預期結果為0。實際比分與預期結果差距越大,贏得和失去的世界排名積分就越多。

相关探索